她們是時代的先鋒,是行業的佼佼者,更是新時代女性的驕傲!近日,《閩南日報》記者走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福海創QHSE部化驗檢測團隊PX化驗室,深入探訪這群巾幗英雄的奮斗故事。從科技創新到社會服務,她們用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展現了女性在新時代的無限可能與擔當。讓我們一起聆聽她們的初心與堅守,感受她們的力量與溫度!
400余臺分析儀器整齊排列成一片“森林”;色譜間、標液室、元素間等分析室密集有序;跳躍的數據、閃爍的指示燈、試劑瓶折射的冷光……
對初次走進福建福海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PX化驗樓的人來說,這座兩層高、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建筑像一座迷宮。
而對PX化驗員來說,這里像是第二個家,大到每一間分析室,小到每一臺儀器,甚至每一支滴定管的位置都早已爛熟于心,穿梭其間,步履如風。
日前,PX化驗室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PX化驗室57名化驗員中,女性有38名,占六成以上。她們在這片鋼鐵叢林里,以卓越匠心,綻放著屬于女性的芳華。
精確到十億分之一
PX是一種芳烴化合物,主要用作生產聚酯纖維和樹脂、涂料、染料及農藥的原料。PX化驗室的主要職責包括芳烴廠區進廠原料、產品、過程產品檢驗分析,安全環保分析,環境監測及職業健康檢測等,不僅要把好從原料進廠到生產,再到產品出廠的每一道質量關,也要保證現場作業安全和環境安全。
化驗檢測團隊副經理嚴素月告訴記者,每日班組需要完成400多個樣品約3000個項目的檢測,十幾道工序都要嚴謹認真,稍有差錯便可能導致數據錯誤,誤導生產調整。
更為細膩的觀察力與耐心,讓女性在化驗工作中尤為重要。“比如原料中汞含量控制指標要小于5ppb,也就是精確到十億分之一,要求稱量手法精準和器皿絕對干凈。”化驗員李鳳杰舉例說,她們的耐心細致,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不僅如此,在技能競賽、跨崗學習、技術分析進基層等方面,女性化驗員也表現優異。2023年,由6名女職工組成的2支代表隊在福建能化集團的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化學檢驗專業賽中獲得團體第二、三名,3人進入個人前6名,以出色的檢驗能力貢獻專業力量。
學習“姐” 成為“姐”
在女性化驗員中,經驗最豐富的當屬“李姐”——李鳳杰。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李鳳杰一直從事分析化驗工作,于2019年獲首屆“漳州工匠”稱號。提起榮譽,她擺擺手:“那些都是過去的事。”對她來說,真正的成就感來自將技術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別人。
水質檢測崗的張玉蓉就是“李姐”的“徒弟”之一。2020年初,團隊以全崗技能為目標,提出“跨崗學習”培訓模式。在李鳳杰的建議下,不滿足于現狀的張玉蓉開始了向色譜、元素和油品崗位的跨崗學習。當時正值疫情,她便從李鳳杰發來的理論資料學起,返崗后連續兩個月利用休息時間練習實操,僅用7個月就通過考核,成為團隊中第一個全崗分析員。
“李姐是我的榜樣,她一直在鼓勵我,幫我解決難題。我也想讓團隊里更多的女性和我一樣。”張玉蓉說。
后來,張玉蓉成了“張姐”。同事林曉云回憶,在2023年團隊備戰技能競賽的操作訓練中,自己繪制的曲線總是達不到標準。“多虧了張姐在觀察我的操作后,指出了問題所在。通過驗證和調整,我終于達到目標。”
化驗室里,經驗豐富的“姐”們傳遞著“漳州工匠”的嚴謹專注與卓越匠心。依托“李鳳杰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26名女職工實現“兩崗通”,12名女職工具備全崗技能;2023—2024年,通過師帶徒培訓,12名新員工快速上崗。
向上攀登
檢驗分析常被喻作化工生產的“眼睛”。對福海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來說也一樣,它的“眼睛”要時刻保持專注。
為了不影響檢驗工作,PX化驗室的女化驗員必須克服經期、孕期、哺乳期這“三期”的困難。
水質檢測崗位的洪永花正值哺乳期。一次周末上班,分析任務很重,她接到家里來電,對面是上吐下瀉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如果當時離開,會影響檢測進度,分析數據不能及時報出。”洪永花按捺住緊張與心疼,安撫家人后,提前完成工作,中午時分趕回家照顧孩子。
在園區之外,她們是母親、妻子、女兒,努力在家庭與工作間尋求平衡。為此,李鳳杰和嚴素月優化排班,調整任務,給予“三期”女性支持,也保證日常檢驗工作圓滿完成。
在園區之內,她們是化驗員,珍惜在崗位上的學習時間。“分析化驗的技術一直在發展,儀器不斷更新迭代,我們利用工作間隙和休息時間開展培訓,幫助化驗員持續學習。”李鳳杰認為,團隊中的每個女孩都有無限可能。
采訪當日下著雨,環保監測崗的張藝紅依然背起幾十斤的采樣儀器,外出作業。氣樣采集需要爬塔上罐,有時登上十幾層,高達三十多米。采樣工作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續關注流速。
張藝紅從未覺得枯燥。她知道,這項工作對環境安全是一種保證,對她自己則是一種積累,每一天她都在向上攀登。(來源丨閩南日報)